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快速通道

标准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下)

发布时间:2019-06-12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打印 作者:admin

2010-04-27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7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7.1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7.1.1   根据我国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地热储量分为两类:
  a.能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小于2000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在开采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储量。
  b.暂难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大于2000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暂不宜开采利用,而将来有可能开采的储量。
  7.1.2   按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将地热储量分为五级(A、B、C、D、E)。
  A级:系地热田进行开发管理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a.准确查明地热田边界条件和热储特征;
  b.储量计算所利用参数均为开采验证了的;
  c.掌握了三年以上开采动态监测资料。
  B级:系地热田开发设计作依据的储量,也是地热勘探中所探求的高级储量。其条件是:
  a.详细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通过试验取全取准储量计算所需的参数;
  c.掌握了两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C级:为地热田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或立项所依据的储量。对于类型复杂难以计算B级储量的地热田,C级储量可作为边探边采的依据。其条件是:
  a.基本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通过试验获得了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c.掌握了一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D级:经普查评价,证实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热资源,是根据地热地质调查、物化探资料或稀疏勘探工程控制所求得的储量,作为地热田开发远景规划和进一步部署勘探工程的依据。其条件是:
  a.大致控制了地热田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
  b.取得了少量的储量计算所需参数。
  E级:根据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的天然露头(或已有的井孔)等资料进行估算的储量,作为制定地热田勘查设计远景规划的依据。
  7.2   储量计算
  7.2.1   储量计算原则
  a.地热田储量计算一般包括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计算,如地热流体中含有达到工业提取指标的有用组分,也应评价其可开采量。
  b.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根据形成地热田的热源、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特征,建立计算模型,选择符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和正确的计算方法。勘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注意取全取准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勘查要求。
  c.在分别计算地热田热储的固体与流体体积中储存的地热能与地热流体储存总量、天然补给量的基础上,计算其可开采量。勘探阶段,应结合地热田开发方案、服务年限和利用方向,分别计算地热能、地热流体及有用组分的可开采量。
  d.地表有地热流体排放、地热显示强烈的地热田,可计算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作为其天然补给量的下限。
  e.储量计算应满足综合评价的要求。
  7.2.2   确定计算参数的要求
  7.2.2.1   热储面积和厚度的确定:普查阶段可根据地面测绘、物化探资料分析推定;详查与勘探阶段应结合岩芯、岩屑录井、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水热蚀变等资料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热储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不少于3℃/100m或1000m深度以浅获得的地热流体温度不低于40℃;
  b.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率(不少于0.05μm2)。
  7.2.2.2   热储温度的确定:一般根据钻孔实测温度,按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温度计算。
  7.2.2.3   热储地热能采收率的确定:应根据热储的岩性,有效孔隙度、热储温度以及开采回灌技术条件合理确定。松散孔隙热储,其孔隙率大于20%时,采收率可取25%;岩溶裂隙热储采收率可取15%—20%;固结砂岩、花岗岩、火成岩等裂隙热储,其采收率可取5%—10%。
  7.2.2.4   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按经验值确定;详查、勘探阶段应采取试样,实验室测定或野外实测确定。
  7.2.2.5   地热流体计算参数的确定:
  a.导水系数(T)、渗透率(K)、压力传导系数(a)、给水度(μ)、储水系数(μe)及越流系数K'/M'等计算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根据单孔试验,详查阶段主要根据多孔试验,勘探阶段主要通过群孔流量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b.当地热田具有校长系列的动态监测资料时,应通过动态资料反求有关计算参数。
  7.2.3   储量计算方法要求
  7.2.3.1   应在建立地热田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完整的地热田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相态变化及混合过程。
  7.2.3.2   详查和勘探阶段应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地热能及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
  储量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要求,可参照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 40执行。
  7.3   储量评价
  一般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按可能的利用方向对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进行评价。要求:
  a.普查与详查阶段,根据天然补给量或天然排放量,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b.勘探阶段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确定的开采方案,预测地热田的地温场、渗流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c.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地热田模型、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作出评价。
  8  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8.1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要求
  8.1.1   地热流体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地热流化学成分及其能量的品位。地热流的质量评价,应在查明地热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选用的开采方案,确定其用途,结合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指标以我国现行的有关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8.1.2   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a.医疗热矿水评价,参照附录C(参考件)对其是否属于医疗矿水作出评价;
  b.饮用热矿水评价,符合饮料矿水标准,可作为天然饮料矿水开发的低温地下热水,其水质标准依据GB 8537进行评价;
  c.饮用热水评价,有的地热区只产热水,没有凉水,为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应根据GB 5749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地下热水是否符合饮用作出评价;
  d.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由于地下热水中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物及氟、硼等,其是否适用于农业灌溉,需对照GB 5084进行评价;
  e.渔业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仍可适用于鱼类的养育越冬以及孵化等,并可适用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尼罗罗非鱼等喜温的热带鱼种,其水质标准应按照TJ 35进行评价;
  f.工业用水评价。根据热流体的质量特性结合不同工业对水质的要求作出评价。
  8.1.3   地热流体中有用矿物组分评价
  对于高浓度的地热流体,可以从中提取锂、碘、溴、硼等成分,还可生产食盐、芒硝等,达到工业利用价值者,参照附录D(参考件)予以评价。
  8.1.4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温度评价
  根据地热流体的不同用途,按(表1)温度指标进行评价。
  8.1.5   地热腐蚀评价
  应对地热流体中由于C1—、SO42-、CO22—、H2S—等的存在导致对金属和碳钢的腐蚀性作出评价。
  地热流体对地热管线和设施的腐蚀影响,一般应通过试验(最基本的试验是挂片试验)作出评价,确定不同材料的腐蚀率。
  8.1.6   地热结垢评价
  对地热流体中所含二氧化硅、钙和铁等组分,产生结垢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并通过试验、评述结垢程度。对结垢较严重的地热流体还应做防垢试验,提出较为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
  8.2   地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8.2.1   地热流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a.高温地热流体中所含CO2-、H2S等非凝气体应评价其排放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
  b.废地热流体中所含的一些高浓度有害组分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GB 3838、GBJ 8、GBJ 4以及一些地方制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价其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8.2.2   地面沉降评价
  对于浅埋的孔隙热储和岩溶热储,应对其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作出评价。应建立二级以上的水准点,其参照的水准点要设在地热田以外的基岩上。对高温地热田还应进行重力检测。
  8.2.3   其他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
  高温地热田通常还会遇到喷气孔和沸泉逸出的H2 S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地面天然放热热量过高和热弃水排放也可能造成环境热害等方面问题,对此应在地热勘查工作中有所测定,并参照TJ 36作出相应的评价。
  9  地热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参照《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经济技术评价的暂行规定》并结合地热田的特点进行。
  10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要求
  10.1  资料整理要求
  10.1.1  对所有勘查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多年资料的分析整理,综合研究各种资料间的内在联系,及时编制各种图表。对原始资料应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
  10.1.2  必须十分重视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各项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及时提交相应的报告。报告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分为专题报告和勘查阶段报告两种。综合勘探的深井也应编写单井报告书。
  10.2  编写报告要求
  10.2.1  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正式勘查报告。要求在野外勘查工作结束后六个月内提交,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10.2.2  编写报告前,必须对所有原始资料和图表进行全面的审查、校对、分析、研究。编写的地热田勘查报告,必须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料,科学地、客观地反映地热田的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报告面向生产,内容应重点突出、论据充足、结论明确、文字图件简明易懂,文、图、表一致,并互相配合补充。
  10.2.3   勘查报告类别必须与勘查阶段一致。分为地热资源普查、地热资源详查、地热资源勘探和地热田开发研究报告四种。各阶段的勘查报告,要充分反映该阶段的研究程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地热开发利用要求。
  10.2.4   文字报告内容一般包括10.2.4.1一10.2.4.10的内容,不同阶段的报告可有所取舍或侧重。
  10.2.4.1  序言
  10.2.4.2  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10.2.4.3  地理概况
  10.2.4.4  区域地质条件
  10.2.4.5  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
  a.地热田水文地质特征;
  b.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c.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
  10.2.4.6  储量评价:
  a.热储模型;
  b.计算参数的选择;
  c.计算结果与评价。
  10.2.4.7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10.2.4.8  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与环境保护
  10.2.4.9  地热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10.2.4.10  结论:概括地热田的形成条件、所属类型、热源、控热构造、热储特征,说明地热资源的可采储量、开发方案、效益及环境影响,存在主要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勘查工作意见。
  10.3   附图、附表与附件要求
  10.3.1   附图要求
  编图使用的资料要准确可靠,控制性的数据应在图面或图外列表表示。图面要清晰、简明、实用。图面负担不要过重。可以根据勘查阶段、工作目的分别编制下述图件:
  a.实际材料图;
  b.地热田区域地质图;
  c.地热田地质图;
  d.地热流体化学图;
  e.地热田地温分布图;
  f.地热田水文地质图;
  g.热储模型与储量计算图;
  h.地热田动态曲线图;
  i.钻井综合柱状图;
  j.地热显示形迹图。
  10.3.2   附表要求
  勘查过程中收集的原始测试数据,计算过程的中间及最终结果,都应系统整理,列表成册。对与报告内容有关的,应作为报告附表,一般包括:
  a.勘探井温度测量成果汇总表;
  b.地热流体、岩土化学成分(含同位素)及物理性质分析成果汇总表;
  c.勘探井试验(含回灌)综合成果表;
  d.岩矿鉴定成果表;
  e.动态监测成果表;
  f.参数计算及其校正结果表。
  10.3.3   附件要求
  凡与最终报告有密切关系而报告本身又未作详细论述的物化探报告、各种专题试验研究报告以及地热地质、开发利用照片等,应作为报告附件提交。
  附录A
  地球化学温标计算方法
  (参考件) 
  对温泉和地热井都可以利用地球化学温标来估算热储温度,预测地热田潜力。
  各种地球化学温标建立的基础是:地热流体与矿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在随后地热流体温度降低时,这个“记忆”仍予保持。
  选用各种化学成分、气体成分和同位素组成而建立的地热温标类型很多,各种温标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应根据地热田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当的温标。在此仅介绍近年来国际上新创立的钾镁与钾钠地热温标,其他温标计算方法参照DZ 40。
  A1  钾镁地热温标
  它代表不太深处热水贮集层中的热动力平衡条件,尤其适用于中低温地热田。
  其计算式为: 
   t= -237.15………………………(A1)
  式中:t——热储温度,℃; 
   C1——水中钾的浓度,mg/L; 
   C2—水中镁的浓度,mg/L。
  A2  钾钠地热温标
  根据水岩平衡和热动力方程推导的用以计算深部温度的一种温标。 
   t= -237.15…………………………(A2)
  式中:C3——水中钠的浓度,mg/L。 
  附录B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参考件) 
  正确的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是保障地热流体分析质量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必要前提。针对地热流体不同于一般地下水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要求,特制订本采集与保存方法。
  B1  采集点的选定及野外测试
  泉水应优先选择温度最高者采样.并避免在静滞的水池中采集,应尽量选择在靠近主泉口、集中冒气泡处或泉的主流带、流动但又不湍急的水中的采样。低温喷泉或自流井的采样,应使用清洁器具将主流导出一部分采集。低温热水钻孔的采样应在抽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至少相当于抽出井筒贮水体积2—3倍的水量后才予采集。
  中、高温地热井最理想的是在井下定深取样。定深取样器是密封的,取样器提出地面后需冷却到环境温度再打开,并当即测定样品的pH值、温度、电导率和总碱度。自喷井的采样若没有定深取样器,应使用井口汽水分离器,分别测定汽和水的流量,记录分离温度和压力,并分别采集热水和蒸汽冷凝水样品,硫化氢要在现场测定,以获得原始地热流体的真实成分。
  每一采样点都应现场测定水温、pH值,描述水的外观物理性质。泉口有大量气体冒出者,应现场测定碱度或二氧化碳和重碳酸根含量。条件许可时还应现场测定Eh值、电导率、氨与硫化氢的含量。
  B2  不同分析项目的采样要求
  B2.1  原样水样
  原样指水样采集后不添加任何保护剂。这类水样可采集在硬质细口磨口玻璃瓶(下称玻璃瓶)或没有添加剂的本色聚乙烯塑料瓶或桶(下称塑料桶)中,采样体积1 500—2 000mL。可以将瓶置于水面以下灌装或用塑料或橡胶管引流接至瓶中。瓶口要留出10mL左右的空间,然后将瓶盖密封。测定水中二氧化硅和硼的原样水样必须用塑料瓶采集,体积200mL。
  原样水样供测定水中的所有阴离子、绝大部分阳离子、硬度、碱度、固形物、消耗氧、pH值及物理性质。
  B2.2  酸化水样
  B2.2.1  盐酸酸化水样
  a.以两个容积分别为1 500mL和500mL的塑料桶采集水样后,在采样现场分别往水样中加入5mL和3mL(1+1)盐酸,摇匀、密封。分别供测定水中铀镭及微量元素。
  b.总α、总β测定:用2000-5000mL塑料桶采样(视矿化度高低决定取样量),每升水样中加入(1+1)盐酸4mL。
  B2.2.2   硝酸酸化水样
  用塑料瓶采样500ml,加(1+1)硝酸,使含酸0.2%-O.5%,pH≤2为宜,供测定金属离子及微量元素。对温度较高的热水,作钙、镁的样品,以此酸化处理样品为佳。
  B2.3  碱化水样
  用500mL玻璃瓶,在水样中加入2g固体氢氧化钠,摇匀,使pH>11并尽量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于24h内送检,供测定酚、氰。
  B2.4  稀释水样
  中、高温地热井或显示点测定二氧化硅的水样为防止高浓度二氧化硅的聚合或沉淀,宜在野外现场将水样用无硅蒸馏水作1:10稀释处理,采样体积50-100mL,塑料瓶口密封。
  B2.5  浓缩萃取水样
  中、高温地热流体铝的分析样品宜野外萃取。萃取方法:取400mL过滤后的水样置入500mL的梨形分液漏斗中加5mL、20%浓度的盐酸羟胺 (NH2OH-HCl) 溶液, 使溶液中的Fe3+变为Fe2+,以避免对萃取的干扰。加15mL、1%浓度的邻菲罗啉(C112H8N2-H2O)溶液,如果水中有Fe2+则溶液变成红色(邻菲罗啉亚铁),摇匀静置30min。加5mL、1%8-羧基喹啉(C9H7NO),测溶液的pH值,滴加(1+1)NH4OH调整溶液的pH值,使由酸性到碱性,并使处于pH等于8-8.5之间,这时铝的氰合物最稳定。滴入的NH4OH可以先浓后稀,如滴入过量,则再滴盐酸将pH调节好。再加20mL甲基异丁基甲酮(C6H12O),振摇萃取1min,静置,使其充分分离后,排去下层溶液,将表层甲基异丁基甲酮溶液装入干燥小瓶密封,代表浓缩了20倍的铝测定样品。
  B2.6  现场固定水样
  B2.6.1  测定硫化氢(总硫)的水样,用50mL玻璃瓶,在水样中加入10mL、20%醋酸锌溶液和1mL、1mol/L氢氧化钠,摇匀、密封。对硫化氢含量较低的地热流体可适当加大取样量,减少醋酸锌溶液加入量。
  B2.6.2  测定汞水样,可用100mL玻璃瓶或塑料瓶,加入体积含量1%硝酸和0.01%重铬酸钾,摇匀、密封。
  B2.7  氡气水样
  用预先抽成真空的专用玻璃扩散器,采样时将扩散器置于水下(至少将水平进口管置水下),打开水平进口的弹簧夹,至水被吸入100mL,打开水平进口的弹簧夹,至水被吸入100mL刻度处时,关闭弹簧夹,记录取样月、日、时、分。如果没有专用括散器,可采用500mL玻璃瓶装满(不留空隙)密封,同时记下采样的月、日、时、分,立即送实验室测定。
  B2.8  气体样品
  B2.8.1  逸出气体试样的采取均利用排水集气法。根据设备条件,有两种方法:
  集气管取样法:取样装置见图Bla所示。取样前,将连在集气管上的漏斗(1)沉入水中,直至水面升到弹簧夹(5)以上,关闭弹簧夹(5),然后将事先注入下口瓶(3)中的水注入集气管(2)中,待集气管被水充满后,关闭弹簧夹(6、7),并注意切勿使管中留有气泡,然后将下口瓶(3)灌满水(注意勿使空气经下口瓶进入集气管中),将下口瓶垂直放在水中或低于集气管的地方,再将漏斗(1)移至逸出气体的气泡出露处,打开弹簧夹(5、7),这时气泡即沿漏斗进入集气管中。当集气管中水被排尽后,关闭弹簧夹(5、7),再从水中取出全套装置。
  普通玻璃瓶取样法:取样装置见图B1b所示。由玻璃瓶(容积100—300mL)及漏斗组成,漏斗上配有适当的橡皮塞,其中心部分有一孔,可插入漏斗,边缘则带有一缺口作为排水口。
  取样前,先在水面下使玻璃瓶被水充满,然后倒转玻璃瓶,使瓶口朝下,并检查瓶中是否留有气泡,然后将带塞漏斗在水面下插入玻璃瓶中(注意漏斗中也不应留有气泡)。将装置移至气泡出露处,待瓶中水被排尽后,在水面下取出漏斗,同时用瓶塞塞好玻璃瓶,再将玻璃瓶自水中取出,并立即用蜡密封瓶口,将瓶子倒放在木箱中运往实验室。应注意玻璃瓶中一定要留有少量水,以保证瓶中气体不致逸出或空气进入瓶中,最好是在封瓶前,使瓶中气压高于大气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瓶中。
  图B1  逸出气体取样装置
  1-漏斗;2-集气管;3-下口瓶;
  4-橡皮管;5、6、7-弹簧夹
  B2.8.2  水中溶解气体的采集专用容器见(图B2)。在500mL玻璃瓶的橡皮器中有三根紫铜管.一根插入瓶底(1),一根齐于瓶塞(2),一根下接一个球胆(3)。瓶塞外部之管均接胶管并有螺旋夹。取样时打开橡皮管(1、2)的螺旋夹使水由管(1)导入瓶中,空气由管(2)导出,待溢流几分钟后关闭螺旋夹,将各接口用蜡密封。尽快送实验室,对溶解气体进行分离和测定。
  图B2
  1、2、3-真空橡皮管,4-球胆;5-玻璃瓶
  B2.9  卫生指标
  水样要用经灭菌处理的500mL广口磨口玻璃瓶采取,采样时不需用水样洗瓶,严防污染。采样后瓶内应略留有一定空间,及时密封,低温保存,并及时送往卫生防疫站检测。
  B2.10  同位素水样
  测定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氚的水样用1000mL玻璃瓶为佳,取满水样,不留空隙,密封。测定水中稳定同位素氚和氧—18的水样,用50-l00mL玻璃瓶或塑料瓶取满水样,尽量在水面以下加盖密封,不留空隙。
  B3  采样容器洗涤要求
  B3.1  新启用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必须先用10%硝酸溶液浸泡一昼夜后,再分别选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进行清洗。
  B3.2  玻璃瓶采样前先用10%盐酸洗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
  B3.3  塑料瓶采样前先用10%盐酸或硝酸洗涤,也可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洗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
  B3.4  洗净的取样容器(细菌分析样瓶除外)在现场取样时要先用待取水样洗涤2-3次。
  B3.5  用于卫生指标检测(细菌分析)的样瓶需经160℃干热灭菌2h或于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
  B4  添加药剂的准备
  B4.1  各种采样所需试剂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均需采用优级纯品。
  B4.2  1%8—羟基喹啉(C9H7NO)溶液,称取2g8—羟基喹啉,溶于5mL水醋酸中,用蒸馏水稀至200mL。
  B4.3  20%醋酸锌溶液:称取20gZn(CH3COO)22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其余百分浓度的配制方法类似于此。
  B4.4  1mmo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NaOH溶于蒸馏水中至100mL。
  附  录  C
  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
  (热矿水温度25℃)
  (参考件) mg/L


成    分 有医疗价值浓度 矿 水 浓 度 命名矿水浓度 矿 水 名 称
二氧化碳 250 250 1000 碳酸水
总硫化氢 1 1 2 硫化氢水
1 2 2 氟水
5 5 25 溴水
1 1 5 碘水
10 10 10 锶水
1 1 5 锂水
10 10 10 铁水
5 5 5 钡水
1 1 -
偏硼酸 1.2 5 50 硼水
偏硅酸 25 25 50 硅水
偏砷酸 1 1 1 砷水
偏磷酸 5 5 -
镭g/L 10-11 10-11 >10-11 镭水
氡Bq/L 37 47.14 129.5 氡水

  注:本表根据:
  a. 1981年全国疗养学术会议修订的医疗矿泉水分类标准;
  b.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编写的《地下热普查勘探方法》(地质出版社),并参照苏联、日本等有关标准综合制定;
  c.卫生部文件[73]卫军管第29号《关于北京站热水井水质分析和疗效观察工作总结报告》。
  附  录  D
  热矿水矿物原料提取工业指标
  (参考件)
  mg/L


类型 碘(I) 溴(Br) 铯(Cs) 锂(Li) 铷(Rb) 锗(Ge)
工业指标 >20 >50 >80 >25 >200 >5

  附  录  E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名词、术语
  (参考件) 
  E1  地热资源geothermal resource
  系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内能够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热能资源。包括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E2  地热储量geothermal reserves
  系指经过勘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查明的地热资源。可分:
  能利用地热储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热储量。一般指热储埋深小于2000m的地热储量。
  暂难利用地热储量:由于开采技术较困难或开采经济效益较差,当前尚难开发利用的地热储量。一般指热储埋深大于2000m的地热储量。
  E3  热储thermal resevoir
  系指地热流体相对富集、具有一定渗透性并含载热流体的岩层或岩体破碎带。
  E4  盖层caprock
  覆盖在热储上部,具有隔水隔热性能,对热储起保温作用的岩层(粘性土层或自封闭层)。
  E5  热储结构reservoir structure
  指热储、盖层、控热断裂及其相互关系。
  E6  地热流体geothermal fluid
  温度高于25℃的地下热水、地热蒸汽和热气体的总称。
  E7  地热田geothermal field
  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集的深度内,富含可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热能及地热流体的地域。它一般包括热储、盖层、热流体通道和热源四大要素,是具有共同的热源,形成统一热储结构,可用地质、物化探方法圈闭的特定范围。
  E8  地热资源评价geothermal resources assessment
  指对地热田内赋存的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数量和质量做出估计,并对其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被开发利用的储量及开发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估评。
  E9  热储模型reservoir  model
  是通过计算模拟得到验证的热储形态、参数变化及其边界条件。包括有关剖面、图件及计算机程序。
  按研究程度不同可分:
  a.  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
  属定性模型。其形态和特征根据测试或物化探资料,按经验或一般理论推断确定。一般用于地热田的普查阶段。
  b.  理论参数模型theoretical  parametic  model
  属半定量模型。其形态特征有勘探工程(钻探、物探)控制,部分参数从试验资料求得,部分参数根据经验或理论值确定。一般用于地热田的详查阶段。
  c.  参数模型parametic model
  属定量模型。热储的形态特征、边界条件基本查明,通过试验求得各计算参数并掌握参数的分布变化规律。用于地热田勘探阶段。
  d.开发管理模型developmental mangement model
  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影响(开发)及要求的参数模型,即能够输入人为控制或调节因素进行开采方案比较或进行开采影响预测的一套图件及计算机程序。
  E10  热储工程reservoir engineering
  系指对热储物理性质、地热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流体运移规律等的专门测试和研究,以达最经济地最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的一套工艺技术。
  E11  地球化学温标geochemical geothermometer
  指在水岩平衡条件下,地热流体中与平衡温度存在依从关系的化学组分浓度或浓度比值,及利用这些化学组分浓度或浓度比值,推算热储温度或深部温度的方法。
  E12  水热蚀变hydrothermal alteration
  一般指高、中温地热流体与介质相互作用,造成围岩矿物成分形态发生变化,产生新矿物或在裂隙、孔隙中发生的化学沉淀。
  E13  地热田开发地质develpment geology of geothermal field
  指地热田开发中的地热地质工作,结合地热田开采,进行地热田水、热均衡、热储工程及开采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建立地热田开发管理模型。
  附加说明:
  本规范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编写。
  本规范由北京市储委办公室(主编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公司、地科院水文所、西藏(地矿局)地热地质大队、天津市(地矿局)地质一队、云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队、福建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安徽省(地质局)第二水文队、湖北省(地矿局)武汉水文地质大队、地科院情报所等单位组成的编制组负责起草。
  本规范文要起革人杨毓桐、陈培钩、郑克琰、谢长芳、郑灼华、王立新、杜宝金、朱培秋。
  本规范中有关普查、详查阶段内容由地矿部负责解释,有关勘探阶段内容由国家储量管理局负责解释。



收 藏      关 闭